介入放射学杂志 /oa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205023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0 0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复流程度与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1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接受机械取栓术后闭塞血管复流程度与治疗前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评估术后闭塞血管的复流程度,将所有成功复流患者分为部分复流组(mTICI=2b级)及完全复流组(mTICI=3级)。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疾病特征、介入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数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术后复流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214例,其中部分复流65例,完全复流14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术前NLR、闭塞血管位置、血栓负荷量、穿刺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部分复流患者相比,完全复流患者的NLR更低、闭塞血管更多位于大脑中动脉、血栓负荷量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取栓次数更少以及临床预后更好。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NLR与低血栓负荷是前循环AIS患者术后完全复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机械取栓术前低NLR和低血栓负荷量的前循环AIS患者,术后更容易达到完全复流。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057 1061 528949 侯凯文, 李沛城, 陈 珑, 李 波, 刘一之, 袁 晨, 陈正文, 杨绪森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介入治疗中DSA机射线出束总剂量影响因素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2 【摘要】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与DSA机射线出束总剂量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24例冠状动脉CTO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射线出束总剂量将患者分为两组,<5 Gy为标准剂量组(n=173),≥5 Gy为超剂量组(n=5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两组患者风险因素差异,并将P≤0.2风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超剂量(≥5 Gy)相关风险因素。结果 J-CTO评分(OR=13.371,95%CI=2.784~64.231,P=0.001)、射线出束时长(OR=1.684,95%CI=1.133~2.504,P=0.010)与射线出束总剂量超量(≥5 Gy)显著相关。 结论 J-CTO评分及射线出束时长可预测CTO-PCI术中射线出束超剂量(≥5 Gy)。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062 1064 409456 刘凤刚, 王娟娟, Raja, 尤 泽, 李 武, 廖 力, 刘厂辉 Aegisy和OptEase滤器未取出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风险预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3 【摘要】 目的 分析Aegisy和OptEase滤器未取出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指导临床更好地使用此类滤器。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常州第二人民医院接受Aegisy和OptEase滤器置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 logistic 回归筛选出未取出滤器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和准确性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共纳入826例患者,其中取出组522例,未取出组304例,取出率为6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否行介入治疗、骨折、活动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住院期间ICU入住史、抗凝禁忌证、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肺栓塞(PE)既往史、滤器置入-出院间隔是否≥14 d等是滤器未取出的危险因素。将多因素 logistic回归结果中的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准确性和区分度良好,一致性指数为0.861(95%CI=0.776~0.905)。结论 基于年龄、DVT是否行介入治疗、骨折、活动性恶性肿瘤、长期卧床、住院期间ICU入住史、抗凝禁忌证、IVC血栓形成、PE既往史、滤器置入-出院间隔是否≥14 d建立的预测Aegisy和OptEase滤器未取出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和较高的临床价值。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065 1070 740659 顾晓诚, 秦立昊, 朴则宇, 余海洋, 贾中芝, 王 凯, 倪才方 <br /> 50%乙醇栓塞治疗儿童YakesⅣ型动静脉畸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4 【摘要】 目的 探讨50%乙醇经微导管栓塞治疗儿童YakesⅣ型动静脉畸形(AVM)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YakesⅣ型AVM患儿的临床资料,局部直接穿刺病变失败后,采用微导管超选病变供血动脉推注50%乙醇,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 7例患儿均成功实施超选择性AVM栓塞术,共进行了24次栓塞。2例出现皮肤水疱,5例出现局部肿胀,未出现皮肤坏死、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病变消退率为50%~80%,7例治疗效果达到好转。 结论 50%乙醇经微导管栓塞治疗儿童YakesⅣ型AVM安全有效,为局部直接穿刺失败的患者提供了补救治疗方式。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071 1074 4982053 赵 磊, 徐伟洋, 皮梦奇, 徐 淼, 丁 语 CT影像组学联合血清炎症参数预测肝癌根治术后辅助TACE的早期复发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5 【摘要】 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联合血液炎症指标的综合列线图评估肝细胞癌(HCC)根治术后辅助肝动脉化疗栓塞(PA-TACE)早期复发的效能。 方法 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选择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外科手术后1个月接受PA-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0例,按7∶3随机分成训练组92例和验证组38例。收集、评估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CT影像组学数据、病理学资料、PA-TACE术前1周内血液学指标。评估PA-TACE术后早期复发和未早期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影像组学特征筛选、LASSO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列线图建立及DCA曲线绘制。结果 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CT影像组学预测PA-TACE术后早期复发的AUC分别为0.79(95%CI:0.70~0.89)、0.78(95%CI:0.62~0.94)。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GLR(P<0.01)是与PA-TACE早期复发相关的血液学指标。训练组中,临床模型、综合列线图模型预测PA-TACE早期复发的AUC分别为0.68(95%CI:0.56~0.79)和0.80(95%CI: 0.71~0.89)。验证组中,临床模型、综合列线图模型预测PA-TACE早期复发的AUC分别为0.70(95%CI: 0.53~0.87)和0.80(95%CI:0.64~0.95)。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联合血液学炎症指标的综合列线图模型预测PA-TACE术后早期复发有良好效能,与单独临床模型相比预测能力更佳。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075 1082 2739359 刘晓侃, 洪 鑫, 许若男, 丁文彬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6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常见并发症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22年3月至2022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患者共267例,统计常见并发症咯血、气胸及胸膜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穿刺次数、病灶大小、空气支气管征、病灶血流、病理类型等因素的相关性,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本次回顾分析267例穿刺病例中常见并发症共32例(12%),其中并发咯血17例(6.4%),均为轻微咯血,予注射止血药物后咯血停止;并发气胸12例(4.5%),11例为少量气胸,1例气胸复查肺压缩35%,气胸均自行吸收,临床未作特殊处理;并发胸膜反应3例(1.1%),均为轻症并自行缓解。χ2检验结果显示:咯血与病灶血流(χ2=9.038,P=0.003)、空气支气管征(χ2=8.044,P=0.005),病理类型(χ2=5.125,P=0.024)相关;气胸与病灶大小(χ2=6.287,P=0.012)相关;胸膜反应与本次研究相关因素无关。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空气支气管征(P=0.031,OR=0.306)和病灶血流(P=0.006,OR=0.210)是咯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自动切割针穿刺活检作为临床一种重要的有创辅助检查方法,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咯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是空气支气管征和病灶血流,气胸的显著影响因素则是病灶大小。对此,穿刺过程中应谨慎操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083 1087 623412 杨 波, 周大治, 汤 庆, 张雨欣, 陈武羲, 韦东君, 万登敏 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微波消融术后肝内无进展生存期列线图模型及其预测价值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7 【摘要】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经皮微波消融(MWA)术后肝内进展或复发的风险因素,并建立预测肝内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FS)列线图模型。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恩施慧宜中西医结合风湿医院首次接受超声导引下MWA治疗的22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MWA治疗后肝内肿瘤进展或复发的风险因素。基于多因素分析确定的显著变量,建立预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PFS的列线图模型。分别通过一致性指数(C- 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Kaplan- Meier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随访期内,142例(62.3%)患者于MWA治疗后出现肿瘤进展或复发,肝内中位PFS为13.6个月(10.5,16.6)。单、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HR=1.472, 95%CI=1.057~2.050,P=0.022)、肝转移灶>2个(HR=1.740, 95%CI=1.257~2.410,P=0.001)、转移灶最大径≥2 cm(HR=1.465,95%CI=1.067~2.010,P=0.018)、MWA烧灼范围<5 mm(HR=2.031,95%CI=1.092~3.775,P=0.025)及治疗前血清CEA>5 ng/mL(HR=1.652,95%CI=1.160~2.351,P=0.005)是影响MWA治疗后患者PFS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以上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其C- index为0.666(95%CI=0.573~0.759),预测MWA治疗后患者1年、2年、3年PFS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693、0.696、0.747,提示预测效能良好。校准曲线表明模型预测风险与直接观察风险之间具有良好一致性。根据列线图模型计算的风险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低风险(<90,n=72)、中风险(90~243,n=97)和高风险组(>243,n=59),Kaplan- Meier曲线表明三组患者中位肝内PFS分别为18.2个月(95%CI=8.1~28.3)、12.1个月(95%CI=9.4~14.9)、8.1个月(95%CI=6.3~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预测模型能为这些患者提供更为准确的风险分层。结论 基于原发肿瘤淋巴结转移、肝转移灶数、转移灶最大径、MWA烧灼范围及治疗前血清CEA水平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能有效识别MWA治疗后肝内进展或复发的高危人群,有助于为患者选择更为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088 1095 1044931 潘 宇, 周荷英, 秦远红, 符 丽, 龚书识 经尾动脉入路原发性肝癌大鼠TACE模型的构建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8 【摘要】 目的 建立经尾动脉途径肝癌大鼠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模型,并探讨其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0.01%二乙基亚硝胺(DEN)溶液连续诱导大鼠12周建立肝癌模型,12周后通过MRI明确肿瘤大小。当最大肿瘤长径>5 mm时,在DSA引导下经尾动脉插管,并将微导管置于肝固有动脉进行TACE,治疗后复查CT了解瘤内碘油沉积。观察大鼠术后1周生存率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检测术前及术后3、7 d大鼠ALT、AST、TBil及CRE水平。术后7 d行肝、肺、双肾及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TACE模型成功建立,尾动脉置管用时(6.9±1.4) min。造影显示大鼠肝内肿瘤染色明显,术后CT显示瘤内碘油沉积密实,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肿瘤大面积坏死,坏死区周缘Caspase3、HIF-1 alph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肺、肾、脾脏大体标本未发现明显异位栓塞。所有大鼠行为无异常。术后3 d大鼠ALT、AST、TBil较术前明显上升(P<0.05),术后7 d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术前(P<0.05),手术前后CR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经尾动脉入路可以安全、有效地完成对大鼠原发性肝癌的TACE治疗。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096 1100 4768846 洪笑阳, 刘键鑫, 郭钊雄, 黄文薮, 梁 伟, 郭永建, 王荣坤, 林立腾, 朱康顺 O型血与非O型血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后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型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数据及1年期随访资料。按血型分成O型血组和非O型血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率、尿激酶用量、溶栓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出院后1年血栓复发率、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发生率及Villalta评分,评估血型对DVT预后的影响。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TS的危险因素。结果 非O型血组DVT患者的PTS发生率、Villalta评分和治疗后的静脉通畅度得分均较O型血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肢消肿率、血栓清除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型或非O血型(OR=4.337)、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OR=1.116)、合并肿瘤(OR=6.679)、治疗方式(OR=0.230)、血栓清除率(OR=0.900)和血栓复发(OR =97.628)是急性下肢DVT患者1年内发生PT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非O型血是急性下肢DVT患者发生PTS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治疗急性下肢DVT患者时,应考虑到血型对预后的影响,从而实施个体化的最优治疗。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01 1105 543509 郑国学, 雍 熙, 李冈栉, 陈 开 HCC患者围介入期抑郁情况调查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相关性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10 【摘要】 目的 了解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的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抑郁发生情况及其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行TACE治疗的HCC患者303例,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对HCC患者进行抑郁情况调查,收集患者TACE治疗前1 d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BDNF浓度,比较抑郁者与非抑郁者血清BDNF浓度。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血清BDNF浓度对抑郁的诊断价值。对抑郁者随访3个月,再次测定其抑郁评分及血清BDNF浓度且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3例HCC患者中,抑郁患者183例(60.40%),焦虑患者159例(52.48%)。120例非抑郁患者血清BDNF浓度为(30 040.21±8 481.55) pg/mL,183例抑郁患者血清BDNF浓度为(23 555.55±6 921.1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86,P<0.05);BDNF的AUC为0.749(95%CI:0.687~0.811,P<0.01),约登指数为0.497,截断值为30 901.62 pg/mL;BDNF浓度越高,HADS- D评分越低,反之BDNF浓度越低,HADS- D评分越高,两者呈线性趋势关系,变化方向相反,Pearson相关系数为- 0.730,相关系数的双侧检验P<0.05。结论 HCC患者围介入期抑郁发生率为60.40%,HCC抑郁患者的BDNF低于非抑郁患者,且BDNF表达量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 <br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动脉栓塞化疗; 抑郁;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06 1109 661007 蒋逢辰, 周水平, 陈世园, 沈家宝, 王庆华, 戚龙菊 超声联合C臂引导下等离子消融治疗颈源性头痛——一项回顾性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11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C臂引导下等离子消融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41例,所有患者行超声联合C臂引导下等离子消融治疗。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数据,通过数字疼痛评分(NRS)比较手术前后的头痛程度,并通过改良的MacNab疗效评估标准评估手术疗效。术后6个月和12个月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颈椎功能,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 患者术后1周和1、3、6、12个月的头痛程度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整体治疗优良率分别100%(41/41)、97.56%(40/41)、92.68%(38/41)、92.68%(38/41)、90.24%(37/4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NDI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中2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所有患者均无大出血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联合C臂引导下等离子消融治疗颈源性头痛,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好。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10 1114 2383075 杨茂江, 席 豪, 秦 泽, 刘 琼, 窦 智, 徐晓雪, 杨立强 CT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12 【摘要】 目的 评价CT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接受CT导引下肾囊肿穿刺硬化治疗的50例(52枚)肾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术前完善出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及增强CT检查,排除禁忌病例,确定治疗体位和聚桂醇用量。术中使用Bard 18 G活检针穿刺抽液,囊液吸净后用0.9%氯化钠溶液40~100 mL冲洗1~2次,注入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氧气和聚桂醇按1∶1配比)。参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硬化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肾囊肿穿刺一次成功。囊肿大小范围为4.3~12 cm,抽出囊液40~900 mL,颜色淡黄或清亮。囊肿内注入聚桂醇泡沫剂15~60 mL。抽吸硬化治疗全程顺利,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术后3、6个月随访显示,总显效率、有效率分别为71.15%、98.07%。结论 CT导引下聚桂醇硬化治疗肾囊肿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效果显著,可替代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对肾上极囊肿硬化治疗,CT导引优于超声导引。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15 1118 963547 黄志龙, 张深燕, 方统磊, 田庆华, 吴金亮, 顾梁瑞, 吴春根, 杨 凯 DSA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时的辐射剂量控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13 【摘要】 目的 探讨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时辐射剂量的影响因素和降低辐射的方法。方法 将金华市人民医院2022年4月收治的36例DSA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8月收治的37例DSA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患者作为研究组。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辐射情况,查找辐射剂量影响因素并制定降低辐射的方法;将研究组照射面积、采集时间与帧数、延时采集作为辐射控制要点,按辐射控制要点进行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点片射线量、连续曝光时间、连续图像帧数、连续曝光射线量、总射线量。结果 对照组造影诊断阳性率为72.2%(26/36),研究组阳性率为67.6%(2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4.6(16.4~25.6), χ2=0.188,P=0.665]。两组患者的点片数量、连续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点片射线量、连续曝光图像帧数、连续曝光射线量、总射线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点片射线量、连续曝光射线量、总射线量均数分别下降了87.1%、61.7%、67.4%。结论 采用提前曝光缩小照射野、降低图像采集帧数、曝光延时缩短曝光时间等方法,可在满足诊断要求下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18 1121 553904 叶芳余, 吴晓明, 师 帅, 舒锦尔, 陈明高, 崔晓剑, 唐建红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对比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14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USG-MWA)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HPT)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PHPT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术式分为消融组与手术组,每组3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基线临床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消融组术后出血、低钙血症、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及一过性甲旁减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iPTH和术后1、3、6、12个月钙均明显降低,磷升高;术后1 d手术组iPTH、钙较消融组下降更快(P<0.05)。术后6个月两组有效率及复发率相当(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PHPT疗效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但手术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22 1126 3802039 杨大雄, 薛亚娥, 张 芝, 任医群, 任建伟, 牛彦强, 周祖邦, 龚 瑞 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后择期手术与急诊手术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疗效比较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15 【摘要】 目的 比较自膨式金属支架(self- expanding metal stent,SEMS)置入与急诊手术(emergency surgery, ES)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就诊的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随机数表法1∶1分配至SEMS组和ES组,主要结局指标为造口率和腹腔镜手术率。结果 最终纳入分析的SEMS组18例,ES组20例。SEMS组有更低的造口率(16.7% vs. 65.0%,P=0.004),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18.28 vs. 13.25,P=0.01)。SEMS组接受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比例显着高于ES组(66.7% vs. 10.0%,P=0.001)。SEMS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ES组(22.2% vs. 40.0%,P= 0.025)。结论 与ES相比,SEMS置入在治疗左半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手术短期结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更低的造口率,更少的术后并发症,更高的微创手术率,更符合现代微创外科及加速康复理念。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26 1130 589455 母崇靖, 徐晨昶, 金一琦, 缪冬鏐, 朱志刚, 陈 磊 流固耦合分析脉压差对颈内动脉狭窄处壁面剪切力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16 【摘要】 目的 基于流固耦合(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FSI)的方式,分析不同脉压差对颈内动脉狭窄处壁面剪切力(wall shear stress,WSS)的影响。方法 建模为颈内动脉轻度狭窄的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图像,将模型导入FSI分析软件中。入口条件设定为A、B两组,A组8种入口条件:舒张压设定为80 mmHg,收缩压间隔10 mmHg由90~160 mmHg递增;B组8种入口条件:收缩压设定为120 mmHg,舒张压间隔10 mmHg由110~40 mmHg递减。获取两组数据后,分别测量颈内动脉狭窄处截面收缩期和舒张期的WSS数值和差值。结果 两组WSS差值随着脉压差增大而增大,当压差为80 mmHg时,A组WSS差为92.821 Pa,B组WSS差为98.203 Pa,远高于正常压差(40 mmHg)的WSS差值52.041 Pa;B组脉压差越小,一个心动周期内的整体WSS越高,B组脉压差为10 mmHg时,收缩期和舒张期的WSS分别为220.384 Pa 和204.744 Pa。结论 颈内动脉狭窄处的脉压差增高,WSS的振荡幅度也会增大,易造成斑块破裂;当脉压差低且收缩压和舒张压同时偏高时,WSS整体也偏高,同样是斑块的易损因素,通过FSI分析脉压差对颈内动脉狭窄处的WSS数值,有助于临床预防和治疗。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31 1134 2833980 李建伟, 纪盛章, 宋金玉 125I粒子植入术后护理质量控制细化管理及效果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17 【摘要】 目的 建立125I粒子植入术后护理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化样本,并评价其体系构建的价值。方法 选取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316例125I粒子植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纳入的158例患者设置为对照组,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纳入的158例患者设置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进行常规护理操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依照125I粒子植入术后护理质量控制细化方案进行规范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机体恢复状态和放射防护有效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试验组患者手术部位出血、并发症程度、放射防护实施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4个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125I粒子植入患者术后实行护理质量控制细化方案,能够加快患者机体的恢复速度,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缩短在院治疗时间,增加了患者放射防护知识,保证了介入科护理工作质量。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35 1137 426929 高 岚, 万红燕, 王春雪, 马 兰 Angio- CT的优势及其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18 【摘要】 Angio-CT是将血管造影和CT结合到同一个装置中的成像系统,其免除了在介入术中因需要进行CT检查而在介入手术室和CT室之间搬运患者。同时,Angio-CT在介入过程中可进行快速、连续扫描,提供更为精确的术中引导,且其提供的CT图像较锥形束CT(cone beam-CT)质量更好、采集速度更快、视野更大、不易受运动伪影影响。目前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精细化程度提升,Angio-CT在介入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Angio-CT的功能、优点、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目前存在的不足等情况作一介绍。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38 1142 555400 宋子阳, 邵国良 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介入开通的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19 【摘要】 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作为缺血性脑卒中一个重要但较少见的病因,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关注。经过系统性回顾相关文献,我们发现通过全面评估非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患者的神经功能、梗死核心的大小、梗死周围的脑血流变化、侧支循环状况、梗死段的形态学特征,结合血管内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治疗等可以制定更加有效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而显著增加闭塞开通的成功率,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43 1149 1263989 时程程, 李腾飞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20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发展,脑卒中患病率明显上升,已跃居世界首位,且远高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研究显示,在亚洲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所导致的脑卒中已经高达30%~50%,且有继续增高的趋势,与血管内治疗相伴的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既往研究显示,支架种类、病变血管性质、患者高危因素、患者体内相关因子水平及基因、术后药物使用等因素都可影响ISR的发生。本文拟对颅内血管ISR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 <br /><br />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50 1155 600471 赵新宇, 朱良付 序贯锐性开通治疗中心静脉长段闭塞1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21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56 1158 4105649 胡 朋, 韦景鹏, 何海源, 黄任贵, 罗耀昌 伞形滤器回收钩包埋和支柱断裂成功回收1例并导丝成襻技术要点总结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22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58 1160 4658075 蔡延东, 安 锐, 曹鹏凯, 李云松, 王凤凯, 张彦荣, 刘向东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继发动脉系统空气栓塞1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100023 2023年11月30 00:00 2023年11 1161 1162 1744757 梁云平, 韩兴冰, 巩宜栋